研究日誌

2024.07.08

此篇蔡醫師依據臨床經驗探討魚類的腹水症成因,包括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感染及營養不良,並強調診斷與綜合管理的重要性以有效預防和控制。

【蔡醫師診療室】魚隻腹水的症狀-常見原因淺談

魚隻腹水的症-常見原因淺談

      腹水(Ascites)是魚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症狀,其特徵是魚體胸腹部出現 異常積水而導致脹大。其蓄積的液體又可以分為滲出液(Exudates)和漏出液 (Transudates),其中差異我就不細說,因為本文主旨在分享基本知識,不是以如何診斷為目的。造成這種症狀的原因有各式各樣的原因,需透過抽取腹水後 進一步實驗室分析才能確定病因,以我個人的臨床經驗而言,因細菌感染約佔了七成以上,而病毒與寄生蟲則各佔一成,以下將簡單討論幾個主要因素。

  

細菌感染

      細菌感染是引起魚腹水的最常見原因之一。常見的淡水致病菌包括親水產氣單胞菌(Aeromonas hydrophila)、鏈球菌(Streptococcus spp.)等。這些細菌 通過魚體表面的創傷、糞口等途徑進入魚體內,導致感染並引起腹水的形成。 感染後,細菌會釋放毒素,破壞魚體內的組織和器官,引發炎症促使微血管通 透性增加,也就是微血管間隙變大,最終導致腹水(圖一)。

圖一.慈鯛科細菌感染,導致腹腔膨大。

 

病毒感染

      一些病毒感染也會引起魚有腹水症狀。例如,魚類最常見的虹彩病毒(Iridovirus)會導致腹水,但並不是每個病例都可以觀察得到。像是之前我們診所對於金目鱸虹彩病毒(Giant Sea Perch Iridovirus, GSPIV)的研究上,就常常可以觀察到胸腹腔膨大(圖二)。病毒引起的細胞破壞和免疫反應會導致組織液滲 出,形成腹水(圖三)。

圖二.金目鱸胸腹腔可明顯觀察到膨大。

圖三.金目鱸胸腹腔解剖後,可觀察到一些清澈的液體。

 

寄生蟲感染

      寄生蟲感染也是魚腹水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常見的寄生蟲包括絛蟲(Tapeworm)(圖四)和線蟲(Nematode)等。這些寄生蟲會寄生在魚的消化道,造成組織損傷和炎症反應,從而引起腹水的產生。寄生蟲感染通常伴隨著魚體消瘦、食慾不振、群體大小參差不齊、成長速度緩慢和活動力下降等症狀。

圖四.某觀賞魚病例,絛蟲感染。

 

營養不良

      營養不良要分兩種狀況:魚體狀況與飼料品質不佳。例如珍珠品系的羅漢衰老速度比較快,在臨床病例上,年紀大的羅漢除了瘦巴巴以外,常常遇到腹腔有液體。

      有時候是因為肝臟機能衰退,血液中白蛋白低 下,滲透壓不平衡所導致。

      飼料品質不佳也可能導致魚有腹水的症狀。飼料若受黴菌毒素污染,會導致慢性中毒,讓肝臟機能功能下降,自然也就導致腹水。但是通常這種狀況不太容易在短期內觀察得到,為避免這樣的狀況,請大家多留意飼料效期、正確保存方法,以及向有信譽的商家購買。

 

結論

      魚有腹水的症狀,是由多種因素所誘發,其發病原因包括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感染,營養不良,環境因素和內分泌失調等。要改善腹水的狀況,一定要先確診是什麼原因造成,而不是盲目抽腹水,這樣做無法根除問題。

       預防和控制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,採取綜合性的管理措施。包括改善飼養環境、加強營養管理、定期監測水質和魚體健康狀況,以及及時處理病魚。只有通過綜合的防控措施,才能有效減少這種問題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