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魚的立鱗病是飼主最常見惡夢。病兆包括鱗片豎立、躁動和食慾減退等。主因包括細菌感染和病毒傳播。龍魚飼養者須關注日常管理,把握時機防治,才能避免此疾困擾池魚。
【蔡醫師診療室】立鱗病-龍魚愛好者如影隨形的惡夢
立鱗病-龍魚愛好者如影隨形的惡夢
在水族界,龍魚以其王者的姿態和多層次的鱗片光澤受大型魚玩家青睞。甚至可說是許多大男孩的夢幻魚種之一,更是很重要的風水魚之一。 然而,龍魚雖屬古代大型魚類,天生身強體健卻也難逃各種疾病的威脅,其中立鱗病是幾乎所有飼主都遇過極具威脅性的疾病。
立鱗病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,會導致魚體鱗片豎立(圖一)、體液積聚等嚴重症狀。作為一名魚病獸醫師,我將根據曾身為水族業者與現任獸醫師,前後治療過上千起龍魚病例的經驗,分享一些有關龍魚立鱗病的知識,希望能幫助龍魚愛好者們預防和處理這疾病。
圖一.鱗片不服貼。
◑ 什麼是立鱗病?
立鱗病是一種以魚體鱗片豎立為主要特徵的疾病。病魚的鱗片像松果一樣向外豎起,這是由於體內積水或體腔內壓力升高所致。立鱗並非單一病因引起,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其中細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。必須提醒的是,所謂的立鱗,這是水族界基於外觀病徵所起的病名,然而我會比較傾向這是『具有立鱗外觀病徵的疾病』的簡稱,這樣似乎更容易理解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主題。
順便一提,我們必須先知道一件事情,龍魚、金魚與孔雀魚的三者的立鱗,並不能混為一談。水族界的老手都知道,龍魚相對於後二者是容易治療多了,通常預後良好。
◑ 龍魚立鱗病的臨床症狀
鱗片豎立,特別是在身體側面和腹部,鱗片像松果一樣向外豎起。偶爾可看到腹部膨大(圖二),常停留在水族箱底部或偶爾某一階段會躁動在魚缸迴游、食慾減退、游泳姿勢異常、行動變得遲緩或失去平衡。
立鱗的嚴重性可以依幾個面向判斷,其中包括是否溶鱗(圖三)、位置是背部還是腹部、面積是局部性還是全面廣泛性。這需要透過許多病例的累積,才能根據病徵給予存活率的評分,約有1-3%的病例,在5天左右病情就急轉直下,存活率直接降到不到30%。
圖二.腹部膨大。
圖三.背部鱗片變白,之後會變碎片慢慢剝落。
◑ 立鱗病的病因
我將其大致分為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,因為具體理解是什麼細菌或病毒,對於一般飼主處置並沒有多大意義,即使感染同樣的細菌名稱,也不一定用同一種藥物就可以治療。
1. 細菌性感染:以產氣單胞菌(Aeromonas spp.)為例,是淡水環境中常見的致病菌,能引起魚類出血性敗血症,導致魚體鱗片豎立、腹水等症狀。這種細菌在水質不良或魚體受傷的情況下更易繁殖。
2. 病毒性感染:病毒性立鱗,我們的病例當中,是剛進口約15公分內的小龍,一般20公分以上就鮮少發生。通常死亡率近100%,有一些特徵性的病變(圖四、五),幾乎長期進口龍魚的貿易商都曾經遇過,而且傳染性極高。
圖四.背部鱗片微微翹起。
圖五.雙側眼睛不正常凸起。
◑ 預防與治療
1. 水質管理:保持水質清潔是關鍵,建議每週更換 20-30%的水量,並保持適宜,定期測試水質,確保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在安全範圍內,並且避免突然的水質變化,如換水過快或水溫劇烈變化。
2. 營養均衡:使用高品質、均衡的飼料,避免營養缺乏,並且定時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,以增強龍魚的免疫力。若是餵食活餌,需多元種類餵食。
3. 管理新進魚:新魚容易帶進病原,其中包括活餌。進主缸前必須先檢疫。
4. 留意外觀與食慾:立鱗外觀相當容易觀察,並且通常會伴隨食慾下降,若有觀察到異狀一定要立即處理。
5. 隔離治療:若是多龍混養缸,很容易大爆發,大魚缸一定要有隔板以備不時之需。
◑ 結語
龍魚立鱗病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,雖然常見,但並非無法預防和治療。作為飼主,我們應該注重日常管理,保持水質清潔,提供均衡的營養。並且透過平日餵魚時的互動,提早發現病徵,才能短時間有效控制病況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各位龍魚愛好者,讓大家不要再飽受這個揮之不去的惡夢。
❝ 魚隻相關病灶涉及醫療行為,如有醫療需求,請洽詢有獸醫執照的醫師
蔡嘉洺獸醫師 𝗩𝗲𝘁. 𝗧𝘀𝗮𝗶 𝗝𝗶𝗮 𝗠𝗶𝗻𝗴
專長|台灣臨床魚病開業醫師,專門診治魚、蝦、水產、水族。
提供|企業魚病顧問,魚病分子檢測,養殖現場諮詢。
紛絲專頁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stertsai168
營業時間|週一至週五 // 𝟭𝟬:𝟬𝟬 - 𝟮𝟮:𝟬𝟬
台獸師字第8788號